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育人与育才的主要场所,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原则,从而促进我国高质量职业人才的培养。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工作中,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育与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德育教育,致使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思想观念发生扭曲,学习质量提升较慢。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从本质上将学生思想认知与学习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是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因此,今后高职院校教师可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加深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
一、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新理念
科学全面的教育理念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不仅需要了解相关建构主义的概念,还需要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本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进一步融合。但由于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内容较为抽象,且理论知识较多,因此,在今后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教师在运用建构主义时,注重将抽象的思政内容以灵活方式植入专业课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首先,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在理论知识教授和实践项目开展过程中,时刻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重点。在发挥教师对于教学工作主导作用的同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互动,通过为其放映关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纪录片与教学视频,与其共同探讨教学方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还要综合运用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渗透于学生生活中,具体可在教室、走廊张贴课程思政融合路径,还可定期开展任务驱动思想动员会,鼓励学生积极面对课程思政教育,树立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理念。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
全面且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信息技术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意识逐渐丰富多元,继续采用传统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工作效果,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因此,高职教师在充分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运用,为学生开展实践实训项目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意义。比如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课程,教师可先给学生一个解剖主题,要求学生自行分组,制定解剖详细内容,然后教师在旁辅助,遇到特殊问题便可为学生讲述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中的经典解剖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同时也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如此便能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组建高水平教师团队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其本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加本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储备,而且需要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建构主义理论知识。高职院校可定期为本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或者模拟试讲项目活动。可先选定几个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比如将英语专业作为课程思政工作的试点专业,邀请社会专家学者到校以公开课形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示范,要求教师通过现场参与、网上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为其自身专业教学积累经验。鼓励教师以及专家对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与推广,为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同时,高职院校还需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智能教室、网络教学器材等,定期为教师组织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以及计算机教学培训等,在整合高职院校现有教育资源的同时,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建构主义课堂的开展打好基础。(来源:《当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