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制度载体。为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学校质量年报制度,需要从政策落实、实施路径、实施成效等方面对年报过往实践加以回顾,从“报告什么、向谁报告、怎么报告”对年报意义、内容、形式加以明确,从第三方视角、定量定性结合方法、可读性语言文字等方面对年报撰写关键环节加以把握,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简称“年报”)制度是推进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职业教育履行职责担当、树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载体,是职业院校强化内涵发展,持续诊断改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因此,为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学校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要求,需要对年报过往实践加以回顾,对年报意义、内容、形式加以明确,对年报撰写关键环节加以把握,充分发挥年报在“十四五”期间作为职业教育履行责任担当、确立质量发展观、宣传发展成绩、接受社会监督重要制度载体的功能作用。
一、回眸: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十年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为我国实施年报制度开辟了新篇章。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于2012年以第三方视角首次向全社会发布,《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出版在即,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已走过十年。十年来,年报制度积极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实现了国家、省、校各级报告全面覆盖,报告内容体系逐年完善,职业院校质量意识显著提高,质量内部保证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政策要求逐步落实
一是高职年报走向成熟。根据国家提出的“各地和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要求,《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从2012年开始定期向社会公布。每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中心,从第三方视角客观评价最近一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就和问题,包括学生发展、学校工作、政府引导和服务地方等方面的表现、增量、存在问题。年报的撰写和发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建立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社会各界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状况提供了一份客观公正的资料。
二是中职年报走向规范。自《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以来,2018—2020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从第三方评价的角度向社会报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旨在建立国家层面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与报告的制度化平台,深入了解影响和规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消长规律,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决策、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参照。
三是一体化年报迈向征程。基于职业教育注重类型特色发展、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着力建立贯通体系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2020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立足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对中职、高职专科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呈现,运用核心指标对职业教育发展质量进行系统分析和客观评价,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从质量评价视角对新时代尤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现实参照。
(二)实施路径愈加完善
一是对象范围逐步覆盖。通过对历年年报报送通报的数据发现,从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单位报送,新增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报送,扩增到独立设置公办高等职业院校须按照规定报送,再到全面覆盖至包含民办院校在内的所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按规定要求报送,再到目前要求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也要按规定要求报送,年报报送范围经历了由点到面、逐级扩增、全面覆盖的过程。
二是内容组成逐渐创新。秉承“数据是基础、分析是关键、解读是价值”的理念,在2012年年报首次发布基础上,2013年推出高职培养质量“计分卡”,旨在通过选取反映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几个关键指标,探索建立量化指标体系;2014年新增反映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源表”做定量分析;2015年首开“合规性”评价,发布区域质量年报排名,旨在提高年报编报质量;2016年增设“企业参与”部分,首次发布“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7年推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8年首次发布“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继续发布3个“50强”;2020年“中高本”一体化整体呈现;2021年发布“学生发展指数”和“教师发展指数”。可见,年报包含和组成的内容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了以研究促特色、以反思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实施成效显著增强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对年报的重要批示成为推动年报工作走上完整、规范、系统、制度化发展轨道的重要推动力。例如,首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获得了时任教育部部长的专门批示,充分肯定报告内容全面深入,对取得成绩、效果以及面临挑战都分析归纳完整、准确,并建议《中国教育报》全文转发。2017年年报“就业质量”部分内容得到了李克强总理关于“高职院校对促进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的批示,同时,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推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质量机制逐步健全。年报的“合规性”评价制度,通过考察年报的结构和要素完整度,逐步规范了年报的内容结构,提高了年报编报的质量;自2017年起要求院校年报上传经院校法人代表签字后扫描置于年报首页的“内容真实性责任声明”,对于进一步增强院校报送数据的准确性,提升院校对年报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诚信意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可见,年报制度的建立为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制度奠定了基础,为政府管理教育、学校自主办学、社会评价监督奠定了基础,为职业院校依法自主办学、确立院校主体地位、落实主体责任奠定了基础,为建立健全质量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良好氛围逐渐形成。年报制度形成以来,职业院校通过大量的翔实数据以及生动案例,不仅向社会展示了院校在教学改革、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也展示了学生对教学工作、社团活动等在校学习生活的满意度,以及就业创业、薪资水平、岗位晋升、职业稳定性等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加深了公众对职业院校办学成效的了解,提升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纳度。同时发现,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并向社会公开发布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助推了职业教育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促进了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升。
二、深思: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理性分析
作为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的重要抓手,年报制度已具备十年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年报该如何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色、锚定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活动、提升向社会公开信息程度、优化政府监督教学质量手段,需要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指引,重新审视报告什么、向谁报告、怎么报告三个基本问题,明确年报的意义、内容与形式,充分回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创新职业教育质量监管方式”。
(一)质量年报报告什么
一是职业教育质量概念的界定。在回答“报告什么”这一问题时,有必要在认识上和理论上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概念加以界定。教育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保证一定的教育质量是职业院校最为重要的办学目标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不同利益相关者曾就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质量问题展开争论:一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教育过程的复杂化;二是因为关于高等教育的目标并没有精确的、一致的界定。因而,在分析质量时,需要明确质量主体以及出于某一主体的利益。可见,虽然教育质量的概念难以界定,但是利益相关者用来判断教育质量的标准却是能够被清晰界定的。因此,可以选择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界定职业教育质量的概念,即职业院校教育活动满足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程度。
二是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质量观。根据米切尔提出的界定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可以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大致分类,包括政府、学校、学习者以及以企业为主的产业界。不同利益相关者为了使自己的想法或利益合法化,对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会持有不同的需要和质量观。具体来讲,对政府而言,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是发挥统治职能和公共职能的需要;对学校而言,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是专业建设和院校发展的需要;对学习者而言,旨在立德树人、养成职业素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对产业界而言,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是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因而,与此相对应的政府、学校、学习者与产业界的质量观可被划分为:政治性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专业性或职业性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观、适合个体需要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和资本性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观。
三是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的体现。在明确了站在谁的立场讨论职业教育质量,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关注职业教育哪些方面的质量,以便形成职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价值诉求博弈的可能。选择从纵向过程、横向范围以及教育内部活动三个视角来分析,职业教育质量可包括三方面,从纵向过程看,职业教育质量可分为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从横向范围看,职业教育质量可分为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服务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从教育内部活动看,职业教育质量可分为教学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综合上述职业教育质量的各个维度,可形成职业教育的四方面质量要素,即政府投入质量或履职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院校管理质量和服务贡献质量。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细化不同利益相关者所关注职业教育某一具体质量的维度。例如,政府履职质量可包括政策落实、经费保障、专项引导、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可包括素质教育、就业质量、成长成才和创新创业;院校管理质量可包括专业建设、三教改革、信息技术、国际合作和治理能力;服务贡献质量可包括服务终身学习、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市场需求和服务国家战略。基于对职业教育质量的进一步分解,有助于更加精细地观察到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便更加明确“向谁报告”职业教育质量包含的内容,以及思考如何从利益相关者身上寻找质量证据。
(二)质量年报向谁报告
“质量”是一种价值判断,其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可谓“质量”就是用户满意,是主体目标期待的实现程度。基于第一部分阐述,可见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且不限于政府、学校、学习者及以企业为主的产业界等。这些主体由于立场、观点及需求各不相同,对于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也会存在差异。因此,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就有必要同时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明确报告对象、确定数据组成、规范呈现方式。
一是明确报告对象。不同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在性质与方向上不尽相同,主体与“质量客体”之间的利益相关程度也便存在“差序格局”。例如,与生成教学质量的职业院校相比,政府与产业界对教学质量的主张就相对远一些,相比之下,政府更能够快速地对自身的诉求加以反应,其更为关注“投入质量或履职质量”;产业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希望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熟练掌握岗位和职业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更为关注“服务质量”;相比前两者,学校则更加注重专业建设的逻辑体系、课程教学的知识系统、教师队伍的科技研发以及院校管理制度的构建等,其更为关注“管理质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内容、投入、评价上则拥有更多的自主性,毕竟“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对“人才培养质量”维度而言,学生是相对更加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总之,在职业教育质量各维度下,利益相关者组成了一个由里到外、由亲及疏的“差序格局”网络。在报告职业教育质量时,要分清究竟指向职业教育质量的某一个维度,还是针对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应对不同质量维度的完成情况加以区分和侧重。
二是确定数据组成。职业教育质量报告需要通过一系列定量的描述方法。定量描述能够说明职业教育质量符合或满足某一利益主体需求的程度及状态。定量描述的数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开数据。包括《省级质量年报》《院校质量年报》中呈现的数据、作为教育部核定高校办学条件主要依据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报表,即《高基报表》中的数据,以及依据 2014年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规定的10大类50条数据;二是调查数据。即通过第三方调查监测获取的数据;三是媒体数据。即针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公众影响力、社会认可度等方面,获取到的权威媒体数据。同时,针对无法利用定量数据清晰描述的指标,可采用案例形式加以表达。可见,获取数据途径越多种,数据内容会越丰富。数据是基础、统计是手段、解读才是价值。通过数据把职业教育背后的问题、成就、意义、规律呈现出来,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才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
三是规范呈现方式。职业教育质量报告还可以通过定性的方法加以描述。定性描述能够表达职业教育质量的取向和性质,它不仅可以说明职业教育质量是否符合或满足各利益主体的价值需求,还可以说明职业教育不同维度的质量优劣好差。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内容要素得以规范呈现,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凸显质量意识。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已为建立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奠定了基础,为政府管理教育、学校自主办学、社会评价监督提供了基础,对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贡献了力量。职业院校需要在“十四五”时期的报告中进一步凸显质量意识,真正呈现出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确已成为优化院校治理、增强教职工质量意识、培育院校质量文化的重要抓手。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即建立健全国家、省、院校三个层级的“中高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写和发布机制。要成立不同层面的质量报告领导小组,下设质量报告编委会,形成有效反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按照每一年度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和发布的要求、最新的会议和指导性文件精神、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明确职业教育质量内涵、构建写作框架、进行资料收集、编制质量报告。同时,按照发布质量年度报告的要求,在每一年度的固定时间逐层级发布质量报告,而不仅限于国家层面。三是建立反馈机制。发挥质量年度报告在职业院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问题反馈机制,明确具体责任人,及时回应各利益主体的问询,对于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可酌情考虑公开反馈。
(三)质量报告怎么报告
对于“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报告形式,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相对稳定。即就五年的横向向度而言,要做到相对稳定。要明确职业教育的质量内涵,锚定职业教育的质量观,以保持总体相对稳定的写作框架。二是纵向动态变化。即就五年的纵向向度而言,要做到动态变化的描述。撰写内容要根据每一年度的特点与时俱进、有所侧重。例如,在指标选取上,2020年报告着重选取了疫情期间凸显职业教育典型特征的指标,突出了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所做出的服务贡献。三是实现系统整合。即就“十四五”整体而言,要做到系统整合。需要对过往五年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总结,而不仅是简单叠加,系统呈现“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涉及数据的准确性、描述的一致性、内容的真实性以及文本的规范性。因此,建议“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质量报告》采用“5+1”的版本形式,即5本每一年度的质量报告和1本“十四五”期间整体规划的质量报告。每一本均需要一体化呈现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情况。
三、展望: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未来路径
为实现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要通过深刻把握质量内涵、着重凸显质量意识、加强组织建设管理、建立问题反馈机制等策略,明确年报的意义、内容与形式等。接下来,为进一步做好年报工作,除了重新审视报告什么、向谁报告、怎么报告三个基本问题,还需要把握三个关键节点,进一步深化年报的内涵、丰富年报的形式,切实做到深入分析数据、深度解读内涵、客观回应公众,更加充分地发挥年报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第三方视角回应年报主体关切的问题
就年报而言,“第一方”是指职业院校本身,“第二方”可指职业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服务对象,而“第三方”一般指独立于第一、第二方之外的组织或群体。第三方视角评价职业教育质量属于外部评价,其具备监督与制衡的作用,可以避免院校自评存在的不足。多年来,年报制度发挥第三方独立评价作用,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意见反馈和整改评估机制,不断优化评价标准体系。“十四五”期间,年报应继续发挥第三方评价作用,客观呈现职业教育发展成就,冷静剖析存在问题,让社会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职业教育。
一方面,要客观评价院校对象。就第三方视角而言,需要精准研判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精准把握职业教育的质量观,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的新标准,掌握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和手段,进而把职业教育的质量理念转变为标准,把标准转变为行动,把行动转变为持续改进的着力点。第三方视角评价能够弥补院校使用“第一方”或“第二方”标准开展自评的缺陷,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进而促进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社会环境营造角度而言,第三方视角评价有助于调动政府、产业、职业院校、学生等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年报的公开发布,畅通社会公众评议的渠道,采纳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动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接受社会监督,进而能够使得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愈加完整,成效更为显著,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更加健康。
(二)以定量定性结合法支撑年报内容分析
为了实现第三方视角评价职业教育质量,需要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评价职业教育质量。一方面,根据事物现象的特征、关系与变化规律进行“量”的考察、描述与分析。即基于上述公开数据、调查数据、媒体数据等,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征、相互联系及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以数量描述形式呈现分析研究结果、找寻决策意义结论、揭晓问题解决答案、揭示事物现象的特性及相互作用关系和发展趋势。以定量化方法支撑年报数据分析,得益于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性,其注重对问题或事物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能够呈现出明确的、不受主观影响的、经得起事实检验的数量结果。另一方面,通过质性分析,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多样性的内容以案例形式加以呈现。切实做到案例主题要鲜明清晰,案例标题要高度概括,案例内容要工整严谨,案例表述要精炼流畅,依靠撰写者的直觉和经验,描述背景、做法、过程和成效,分析客观事实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延续状况,进而对事物的性质、特点、变化规律等做出判断。
(三)以可读性语言呈现年报文字内容
年报除了通过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内容分析、找寻客观结论,还需要运用可读性语言将内涵规律向社会公众加以解释和回应。“可读性”是年报撰写的基本要求,这是由年报通过第三方视角,真实、准确、客观呈现事实的特点所决定。
年报的可读性要求在撰写年报过程中,首先,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教学、贴近学习者,深入到职业院校的角角落落,用敏锐的视觉捕捉工作亮点,用清醒的意识分析看法观点,用理性的思维剖析解读痛点难点,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客观事实。其次,内容撰写要努力以层次分明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叙述赋予文字吸引力和生动性,即在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的叙述为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叙述、描写和议论等手法,生动多彩地呈现客观事实。再次,可读性并不在于撰写者的文笔有多华丽,而在于是否可以给读者以现场感,形成具体和形象的印象。以案例为例,好的案例往往是事中有理,理不离事,让事实巧妙说话。因此,年报唯有内容“可读”,才能够吸引读者,才能够引导读者认识、思考和支持职业教育,才能够真正发挥社会的舆论导向作用。
作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质量评价制度的有益尝试,年报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中心,从第三方视角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职业教育的发展成就与存在问题,为社会各界了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状况提供客观公正的参考。“十四五”期间,年报应重新审视报告什么、向谁报告、怎么报告三个基本问题,进一步把握第三方视角、混合性分析、可读性语言三个关键环节,使得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真正有利于院校发展、有利于公众参与、有利于政府监控、有利于社会监督,进而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区域发展、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