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 页 > 发展规划 > 正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1-09-3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强学校综合实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孝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共产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十一五”期间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学校引向市场让社会参与办学”的办学思路,“以德为魂、以能为本、以勤为径、以创为先”的育人方略,全面推进“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的办学模式,全面落实了“建示范、创特色、树品牌、谋发展”的战略任务。学校2006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湖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9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0年12月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建设省级验收,涌现出了以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30余项荣誉称号。

1、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以示范创建为契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初步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建成了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5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以培养具有“感恩、责任、忠诚、奉献”八字品格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意识及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以“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与岗位融通”为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学练做融合”、“循环教学,学做合一”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情境化、项目化、双证书、模块化”课程改革成效显著,建成了8门国家级、12门全国教指委、18门省级精品课程,出版了规划教材16部,示范项目成果教材7部。

2、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行了精细化、标准化“两化”管理,建立了“一个中心、两级管理、三维监控、内外结合”教学质量管理和约束机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对教学院(部)进行了调整,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推进“两型”校园建设,确保了校园和谐、安全、稳定。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成立了校友会、校企联谊会、孝感市职教集团、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成功承办了三届武汉城市圈职教论坛,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3、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大力推行“人才强校”战略,改善了师资结构,提升了队伍素质。“十一五”期间,选送教职工出国(出境)进修、访问80余人(次),参加在职培训和提高学历(学位)500多人(次)。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教职工增加了140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了94人。新引进了101名教师,聘请了13名楚天技能名师和530余名兼职教师,聘请外教20余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有了大幅提高。有4人获得国家、省、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建成了4个省级教学团队,增加了5位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4、就业和招生工作成绩良好。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机制,实现了办学的良性循环。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90%以上。“十一五”期间,学校根据招生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招生政策,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拓展了招生区域,增加了面向西部省份的招生人数,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良性循环的局面。

5、职教科技园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积极探索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利用、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育人水平的新模式,在“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孝感经济开发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职教科技园产业区。建成了以九洲数控为代表的一批“前校后厂”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企业。与孝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建共享三汊职教实训基地。初步形成了股份合作、品牌重组、契约联盟等科技职教园建设的新机制。

6、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理论提升,科研带动”,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有56项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奖6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1750篇,其中核心期刊101篇,有6篇论文被SCI、ISTP、EI检索。学报办刊水平不断提高。相继成立了“两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创新平台。面向社会开展培训,财会、建筑、计算机、医疗等培训品牌正在形成。

7、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成了12个校内实训基地,162个实验实训室,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增加到223个,新增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实习基地8个,数控技术和护理2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了两部验收。先后建成了医护大楼、学生宿舍楼等,新建了田径运动场。与香港铜锣湾集团签定了北校区置换协议,南校区500亩征地及规划设计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校园网络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8、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开展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推进了科学发展观“三进”工作。实施了行管人员联系班级制度,加强了学生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执行了学生资助政策。开展了“好习惯好人生”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和感恩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立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为载体的宣传网络,营造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带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二、学校“十二五”期间事业发展面临主要形势

在今后五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学校的发展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

1、发展的机遇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职业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2)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蕴含着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

(3)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部地区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地,为中部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部省共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孝感加快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建设以湖北职院为主体的职教园区”、“以湖北职院为龙头,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建设孝感职教城”和“中国蓝领人才孝感培训基地”,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4)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5)“十一五”期间学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全面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内涵建设水平,为“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面临的挑战

(1)全国1200多所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加之今后几年国内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下降,高校将面临生源危机。

(2)相对而言,学校所处区位优势不明显,办学资金较为短缺,抗风险能力较差。

(3)人才队伍的成长跟不上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高水平“双师型”教学骨干、复合型管理骨干、创新型学术骨干、高层次专业带头人还相当缺乏。

(4) 办学水平、内涵建设质量与社会需求、人民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三、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立足孝感,依托武汉城市圈,服务湖北,辐射全国,与国际接轨,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用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职教科技园和品牌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市场导向、文化引领,进一步彰显“学校—企业—社会”多元化开放式办学特色,重点实施“九大工程”,培养“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名文化、名企业”,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五年的建设使学校的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职院校的前列,成为高水平创新型全国高职名校。

2、具体目标与主要指标

(1)拓展功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稳步发展全日制专科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大力开展技能和技术培训,实现多层次、多类型办学。“十二五”期间,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5000人左右,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到30000人次。

——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建设。“十二五” 期间高职专业动态控制在50个以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品牌)专业10个。

——引进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十二五”期间,建成12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8门以上国家级(标准)精品课程。

——主动搞好教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十二五”期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开发性生产服务收入平均每年200万元以上,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立项平均每年10个以上,力争突破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拓展海外办学,加强师生交流,大力引进国外优质办学资源,推进国际化办学。

(2)强化教师队伍和基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十二五”期间,建成3-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三区一街一中心”建设,建成国家“双主体”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不低于2个,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低于3个。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10个校级及以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统筹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和社会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凝练具有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学校文化。加强人文环境、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新增教学及生活用房17.62万平方米,学生公寓标准化率超过85%。

(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和教职工待遇明显提高

——创新发展模式、资源整合模式、专业建设模式及管理体制机制,完成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多模式整合资源 建设职教科技园”,进一步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

——实现师生对后勤服务评价满意率达85%以上。

——实现教职工收入每年增长5%以上。

四、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八大工程。

(一)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树立“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因材施教,培育“名学生”,彰显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1、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在认真落实好“教”、“学”、“评”等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体系,启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严把“出口关”,全过程、全方位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深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2、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及时调整专业布局。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地方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增设新专业。对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对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暂停招生。对连续二年年招生人数不足30人的专业,下年度暂停招生。引进、联合、携手行业、企业,加强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打造“名专业”。每个二级学院至少要建成一个“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在区域和行业内有显著影响力的品牌专业或专业群。十二五”期间,专业动态控制在50个以内,专业群控制在20个以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品牌)专业10个,启动重点专业的二期建设工程;服务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将各类产品、服务、职业资格的国际化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打造“名课程”。“十二五”期间,开发50门以上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及课程标准;建成30门以上院级精品课程、12门以上省级精品课程,8门以上国家级(标准)精品课程;开发完成50种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和课件;建成10个校级及以上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3、重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等的建设,确保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验收和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进一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4、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坚持理论提升,科研带动,树立科研主动为教育教学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与奖励制度,积极推进二级科研机构的建设,突出校本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十二五”期间,发表论文平均每年36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平均每年30篇以上,省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立项平均每年10个以上,提高课题的结题鉴定率和转化率,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科研成果。

5、进一步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

(二)校企深度合作工程

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成湖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多模式整合资源 建设职教科技园”,借鉴“创业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培育“名企业”。

1、积极推进二级学院与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并取得实效,努力建设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的管理平台。

2、进一步建设好校友会、校企联谊会、孝感市职教集团、武汉城市圈高职教育联盟等软平台。通过举办建校60周年庆典,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支持学校发展。

3、建设职教科技园。按照“股份制”、“加盟式”、“集团化运作”等新模式,推进以“三区一街一中心”为载体的职教科技园(硬平台)建设。实行园区建设、教育改革、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设计,力求实现教育投资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将园区建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示范区,“双主体育人、双主体办学”的实验区。制定和完善学校产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产学研一体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支持九洲数控等企业和附属惠济医院(集团)办成知名品牌,为教学服务。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完善校内12个系列的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低于280家,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不低于200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低于30家,股份制企业不低于15家,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不低于3个,国家“双主体”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不低于2个。

(三)人才强校工程

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继续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以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人才、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创新型学术骨干和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名教师”,建成3-5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聘请15名楚天技能名师。

1、实施“33355”人才计划,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使我校的博士达到30名、硕士达到300名、高级职称人员达到300名,专业带头人达到50名,“双师型”教师达到500名。

2、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从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任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机制。

3、鼓励各类人才倾心本职岗位、注重工作实效、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

4、加强名师培养,建立名师(名专家)工作室。发挥名师和行业专家在新教师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中的作用,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学校专任教师达到800人左右,校外兼职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80%,专业专任教师中 “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以上。

5、加大对管理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力度。

(四)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工程

着力抓好招生、就业两个关键性的工作,不断完善招生、就业工作体制机制。

1、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中高职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就业导师制,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校内联动机制、校际联动机制和校企联动机制,以教育教学的品牌效应带动高质量的就业,从而带动招收高质量的学生。

2、用好用活自主招生、单招等招生政策,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办学领域,启动留学生招生工作。

3、逐步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化办学。积极拓展国外(境外)实习、就业。

4、建成文化创意与科技创业一条街,争取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就业畅”。

(五)体制机制创新工程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完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章程。积极争取孝感市政府和省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成立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学校理事会。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既要敢抓敢管,又要热情服务,努力靠管理增效益。

1、以充分调动团队中各类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建立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稳妥系统推进校内管理改革。

2、进一步简政放权,使管理重心下移,推行成本核算管理,使二级学院由“教学主体”向“办学主体”转变,激活二级学院办学活力,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继续实施精细化、标准化“两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工作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用好考核成果,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组织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4、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按照社会性、服务性和公益性原则,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勤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和保障能力。实现师生对后勤服务评价满意率达85%以上。

(六)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推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

1、进一步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健全“政府搭桥、部门牵线、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统筹、院(部)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

2、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成为孝感市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努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贡献率。

3、以服务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宗旨,充分发挥学校人才、科研、基地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鉴定、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等。力争使社会服务收入成为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二五”期间,各类培训年培训量达到30000人次。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新工艺15个以上,取得24项以上专利。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开发性生产服务收入平均每年200万元以上。

4、积极做好两型社会建设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决策咨询、示范引领作用。

(七)校区拓展工程

统筹规划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着力推进南校区、临空校区等校园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建设占地500亩的南校区。落实与香港铜锣湾集团签定的北校区置换协议,秉承“两型、人文”的理念,重点推进南校区500亩征地,11.5万平方米教学及生活用房建设工程,学生公寓标准化率超过85%。

2、完成教职工住宅楼工程建设,新建6万平方米的宜住教师小区。

3、逐步改善附属医院办院条件,先期扩建1200平方米。

4、建设临空校区。主动服务孝感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进驻孝感临空经济区,力争建设占地1000亩临空校区,多渠道筹措资金,打造临空国际老年健康养护中心、临空经济区医院等。

5、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区建设力度,推进农科教结合,创建“农村科教示范园”。

6、建设一个先进、安全、稳定的校园网络,推进数字校园和教育信息化建设。

(八)文化引领工程

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打造人文校园、“两型”校园、廉洁校园,建设“名文化”,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单位”。

1、开展文化活动,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深入开展校风建设,促进“ 师生同心 协力共进”校风的形成;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逐步建立起覆盖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体系;开展企业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和新途径。

2、按照“园林化布局,功能化分区,人性化设计”的原则进行校园环境建设,构建和谐高雅的两型校园。推进人文环境建设,设计制作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的视觉标识。规范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的命名;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学生宿舍区文化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设计符合湖北职院文化特色和职业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景观,并合理布局。

3、编写学校文化手册,从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制度识别、视觉识别、传播识别等五大方面系统建构完备的学校文化识别体系。

4、建设“义工行天下”品牌和中华孝文化学院,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

五、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政治保障。实施“党员领先工程”,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倡导每一位党员做到“五个领先”,即理论学习领先、创新创业领先、业务能力领先、思想作风领先、工作业绩领先,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推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环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预防和惩治腐败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民主建设,改进机关作风与领导作风,优化办学环境,建设团结、奋发、和谐的政治局面。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2、政策保障。继续加大与各级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间的协调力度,积极呼吁孝感市政府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相应地方税收减免。大力争取更为有利的办学政策、办学资源以及资金投入,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推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统筹,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3、资金保障。“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筹措办学经费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积极争取国家、湖北省、孝感市更多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内外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各种捐助,建立学校发展基金会。加强学生学费的管理和社会服务、后勤服务、股份制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学校办学经费收入。在充分考虑偿还能力和评估债务风险的情况下,适度举借贷款,积极稳妥地开展融资工作,广辟资金来源。树立经营理念,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经营管理保障。加大节约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降低工程造价。严格控制基建成本,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开展成本核算,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严防物资流失,提高物资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根据资产优化配置原则,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合理配置,及时回收报废设备,合理调配,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5、舆论宣传保障。重视校内外舆论宣传阵地的建设和管理, 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带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大众媒体,及时宣传学校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和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6、监督保障。落实以政府审计为指导、以内部审计职能部门为主体的内部审计运行机制,制定适应学校发展大局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深化内部审计内容,扩大内部审计成果,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公开化、现代化,为学校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障。不断完善财务收支审计、中层干部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内容、流程,着力抓好学校内部经济实体和基建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

7、安全稳定保障。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加强对学校保安队伍的管理。积极与公安部门沟通,整治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严格控制校园治安案件和犯罪的发生。不断加强对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维护校园的稳定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